政府民意调查的指导作用
阅读:0
POST DATA 2017-11-06 09:00:59
民意调查是指调查者运用科学的调查与统计方法,通过亲自接触或广泛了解,如实反映一定范围内的民众对某个或某些问题的态度倾向的一种应用性社会调查活动,它是收集民意的一个重要渠道。民意调查不仅限于经济、更多的涉及政治、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各阶层民众的愿望、态度、满意程度和评价等,也成为各项工作考核的一个综合评价指数。当前,民意调查在越来越广泛的范围内被应用,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一)民意调查为民排忧解难发挥桥梁作用。
虽然政府部门可从群众来信来访、下基层走访、召开座谈会等了解民情民意,但不能代替民意调查。民意调查的最大优点是把广大民众的态度指标化、数量化,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大多数民众的呼声,反映出总体趋势,而不是个别、局部的意见,民意调查的结果作为民意的集体体现,反映到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这个过程中,民意调查承担了在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为社会公众与党和政府之间架设起沟通的桥梁,使来自人民群众的主流声音成为党和政府决策的依据和参考,密切了政府同群众的联系。如吉安调查队开展的“农民工生存状况满意度调查”、“城市低收入群体消费状况调查”等一系列民生调查,不仅调查结果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的依据,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党和政府关爱弱势群体,关心困难群众。
(二)民意调查有助于政府民主科学决策。
人民群众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因此,任何决策要想达到现实可行和可预见性,就必须详尽、准确地了解民意、掌握民情。民意调查便是提供决策者达此目的的一种最为重要和可靠的工具,能够为政策制定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政府只有以这些信息为前提和基准,才能保证政策的科学性,同时又避免了政策仅由少数人、少数部门主观臆断和精英专家决策的盲点。在现代社会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下进行决策,面临公众多样化利益诉求,从政府治理的角度来看,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各方的利益需求,而这些都必须通过民意调查来实现。近年来,吉安调查队开展的“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金融危机下企业经营状况调查”、“公众对城市环保满意率调查”等一系列调查为各级党委政府实现科学决策,推进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肯定。如2009年3月根据民调结果写的《2008年公众对吉安城市环保满意率调查报告》,吉安市委书记周萌在此报告上批示:“从调查情况来看,环保部门和吉州、青原的同志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望再接再厉,对存在的问题要加大整改力度,使城市环保工作有新的进展”。
(三)民意调查有利于促进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高度重视和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又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倾听民声,充分尊重民意,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实际问题。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矛盾和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有效化解,很可能会激化矛盾、积累问题,甚至会使简单问题复杂化、非对抗矛盾对抗化,从而引起社会的不稳定。民意调查是一个有效的解压阀,人民群众可以通过调查渠道及时反映情况,以便领导及有关部门及时有效应对,这对于了解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组织、纪检部门委托调查队开展的“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就是对干部人事工作中的某些不良现象、不良作风的一种威慑,有助于塑造一个风清正气的良好环境。
(四)民意调查对政府宏观调控和企业生产经营有导向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多变因素的相互作用频度增高、力度加大。传统的经验型调查方法不仅在调查对象的类型把握上难以详尽周全,而且调查力量不足、周期过长、局限较大,不利于对变化多端的市场经济实施及时有效的调控,而通过严格遵循科学的民意调查可以弥补这一缺陷。无论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还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都不仅要运用客观指标所反映的信息为依据,而且要充分注意主观指标所反映出信息的作用。如城镇住户对日常消费品价格波动和通货膨胀的评价调查、企业家对企业景气走势判断调查、农村住户对农产品种植意向调查等所获取的资料无论是为宏观调控,还是为企业组织生产经营均有导向作用。